對象
各級黨政領導,各級事業單位領導,公共服務機構中高層領導,公共服務事業志愿者機構管理人同,產業及開發園區管理者,高校及研究構成教育、研究人員,相關領域創業者。
目的
精準獨到的前沿觀察,系統全面的深度解讀,典型詳實的案例數據,發人深省的理念倡導,激發創新的實踐指引。
內容
卜安洵老師“互聯網 ”政府版1 3系列講座
《互聯網 :新時代呼喚新變革》
《互聯網 農業:再造新天地》
《互聯網 教育:使命召喚》
《互聯網 交通:城市新紀元》
課程時間:
每門課均有半天版和一天版。1 3合講,共為2-4天。
第一講:《互聯網 :新時代呼喚新變革》
課程綱要
一、用歷史的眼光,判斷今天的變化!
人類歷史上的3個時代
1、農業時代,發生和結束
2、工業時代,發生和結束
3、智業時代,發生和結束
二、市場和社會如何被“改朝換代”?
(一)互聯網 如何“去中介”?
1、商場轉型:商品交易將不斷去“中介”
2、學校轉型:知識轉移將不斷去“中介”
3、銀行轉型:金融流轉將不斷去“中介”
4、醫院轉型:醫療服務將不斷去“中介”
5、政府轉型:公共管理將不斷去“中介”
(二)互聯網 如何“去邊界”?
1、空間去界:車子、房子和位置如何被打通?
2、時間去界:碎片化的時間、大眾和時間如何被采集?
3、產權去界:共享經濟將開啟怎樣的未來?
(三)互聯網 如何“去規戒”?
1、從信息不對稱、能力不對稱,到觀念不對稱
2、傳統觀念的壓艙石正在粉碎
——隱私與專利
——專業與權威
——假貨與品牌
——工作與公司
三、投身新時代的新變革
(一)各行各業都在跨時代
——社會:對老一代的意義
——學界:經營和管理方法論創新
——政府:全社會最大的瓶頸待破
(二)傳統組織向死而生
1、打造開放型組織
——知識體系開放
——服務體系開放
——傳播體系開放
——資源體系開放
2、開造平臺型組織
——去中層
——去分工
——去考核
3、打造創新型組織
——內部市場
——內生學習
復盤與結論:
智者因時而變,明者隨事而制,強者乘勢而進!
第二講:《互聯網 農業:再造新天地》
課程綱要
(一)互聯網 :農業又見歷史性新窗口。
1、曾經的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到農業的?
——工具改變生產方式
——技術改變組織形態
2、今天的智業變革又將怎樣改變歷史?
——影響農業的新興技術
——影響農業的社會要素
3、互聯網 再造新農業的全新機會窗口!
——種植和養殖
——加工與物流
——教育與研發
——投資與服務
(二)“去中介”:如何再造農業?
1、從田頭到餐桌是怎樣實現的?
——農業電商的價值創造
——成功樣本解讀
2、新產業鏈中發現戰略機會點。
——大障礙與新機會
——創新樣本解讀
3、農業O2O的可行模式。
——平臺模式策略
——建設路徑方法
——成本樣本解讀
(三)“去邊界”:如何再造農業?
1、打破經營邊界!農業企業的新多元化
——新的創新邏輯
——多樣化的“農業 ”
2、打破資源邊界!農業經營中的協同化
——空間資源突破
——時間資源突破
——專業資源突破
——資本資源突破
3、打破產權邊界!農業市場的共享經濟
——農業眾籌
——農業共享
——農業共生
(四)“去規戒”:如何再造農業?
1、農業市場中的大品牌與快品牌。
——小眾化、——爆款化、——智能化
2、農業經營中的重資產與輕資產。
——重資產如何變輕?
——輕資產如何變重?
3、農業產業中的實體化與虛似化。
——實體化基礎:產品、技術、資本
——虛似化關鍵:數據、平臺、品牌
(五)互聯網 農業:對政府和行業管理的新要點
1、基礎平臺的搭建。
2、行業協會的新定位。
課末復盤:互聯網 農業,再造新天地
第三講:《互聯網 教育:使命召喚》
課程綱要
(一)互聯網 :歷史性的新窗口。
1、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教育?
——人力的再生產
——知識的再生產
2、互聯網時代給教育怎樣的沖擊?
——知識體系與實踐體系
——創造力與生產力
3、“互聯網 教育”已經走過的20年:
——E-learning
——MOOC
——可汗學院
(二)教育“去中介”:
1、學校的未來?
——學校為什么產生?
——學校因什么發展?
——今天學校的困惑?
——轉型后的學校是怎樣的?
2、出版的未來?
——出版業曾經的價值?
——出版業受到怎樣的沖擊?
——出版業的創新樣本?
3、知識市場的未來?
——維基百科到百度知道
——從知乎到在行
——從轉移到生產
(三)教育“去邊界”
1、一切行業都是教育業
——制造產業中的教育
——餐飲產業中的教育
——健康產業中的教育
——資本產業中的教育
2、教育業走向大協同
——無處不在(如何學校 ?)
——無人不為(如何老師 ?)
——無事不用(如何問題 ?)
——無時不有(如何場景 ?)
3、教育市場的共享經濟
——教育眾籌
——教育互助
——教育共享
(四)教育“去規戒”:
1、不對稱的世界
——信息不對稱下的教育
——能力不對稱下的教育
——觀念不對稱下的教育
2、教育成果如何衡量
——標準化評估與認證?
——績效測量與評定?
——共建、共有、共享?
3、教育變革與社會進化
——生產教育?
——生活教育?
——自我教育?
(五)互聯網 教育:對政府和行業管理新變革
1、基礎平臺的搭建。
——大數據共享平臺
——新知識市場規則
——實驗與咨詢開放平臺
2、行業部門的新定位。
——趨勢發布
——專業工作者協會
——重大原創性研究
——認證支持
課末復盤:互聯網 教育,使命召喚!
第四講:《互聯網 交通:城市新紀元》
課程綱要
(一)互聯網 :交通業的新歷史窗口。
1、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交通?
——基于人力和器具的交通
——基于能源和機械的交通
2、互聯網時代給交通業怎樣的沖擊?
——技術與輸送模式的演變
——空間與位置的革命
3、“互聯網 交通”已經走過的路:
——速度的進階
——智能交通的第一步
——面對無限可能
(二)交通業如何“去中介”?
1、專營的交通:現在與將來?
——公共巴士?
——出租車?
——軌道交通?
——車、道管理的窘境!
2、網約車改變了什么?
——在途無空座
——伺車不費時
——資產眾包化
——管理平臺化
(三)交通業“去邊界”
1、交通業為什么最容易跨界和混業?
——在乘的人,是最好的鏈接
——在行的車,是最佳的入口
——沿線的站,是最近的場景
2、交通業如何與其他產業“拉手”?
——交通與旅游業
——交通與地產業
——交通與商貿業
——交通與教育業
3、交通市場的共享經濟
——車共享
——路共享
——投資回報共享
(四)交通業如何“去規戒”?
1、目的地的目的經營
——社交增值服務
——商業增值服務
——體驗增值服務
2、工具的工具化創新
——回歸自行車?
——走向無人駕駛?
——出行管理智能化?
3、交通之外解決交通
——城市分布式規劃與建設
——工作模式與在線協同
(五)互聯網 交通:對政府和行業管理新變革
1、基礎平臺的搭建。
——智能出行共享平臺
——網絡互助車平臺規則
——公共資源的技術創新
2、行業部門的新定位。
——規范與規則
——資質與支持
——出行文化建設與分享
課末復盤:互聯網 交通,城市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