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在一切對健康不利的條件中,不良情緒對健康的破壞作用是最大的。
據研究,一次發怒
,可影響一周健康。慢性壓力會減弱免疫力,加速細胞老化,可使人壽命縮短4-
8年。工作壓力大可使體重增加。長期壓力還可使肝的藏血解毒功能耗竭,心腎不交,脾
胃虛弱,肺氣不足等等,使人產生諸多不適癥狀、疼痛、心悸、眩暈、失眠和痙攣等,加
速身體和心靈的衰老。
中醫認為:
怒傷肝: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頸椎病
,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喜傷心: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復身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
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
思傷脾:“思則氣結”,大腦由于思慮過度,出現食欲不振、訥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
、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
憂傷肺: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干咳、氣短、
咯血、音啞等。
恐傷腎: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甚至可致人于死地。
那,是不是所有人面對一樣困境,一樣壓力的時候,是不是都會出現這些亞健康或者疾
病狀態?答案肯定不是。那么,什么主宰著人的情緒?是五臟。五臟能量的“足”與“不足
”關乎著我們對待同樣壓力,挫折,困境時候的能力。
課程收益:
《醫學真傳、七情內傷》說:“七情通于五臟。喜通心,怒通肝,憂通肺,悲通脾,恐通腎.”所
以七情雖由內臟精氣化生,實則原于五臟之志,而五臟與衰老密切相關。
?
“怒、喜、思、憂、恐”是中醫講的五志,這五志與我們的內臟健康有密切關聯,抓住五
臟最易受到的“要害”,讓他發揮其正能量,讓情緒更好的疏泄,更好的為我們服務。
? “肝木生發,猶如樹木。”藏肝血,養筋脈,為“肝”補充正能量。
? “ 心主血脈,猶如旭陽?!?/span>
養血安神,先睡心后睡眼,多接觸陽光,為“心”補充正能量?!捌⑽甘墙】档母??!苯?/span>
胃消食,少食生冷(包括西藥),適合補養(包括艾灸),為“脾”補充正能量。
?
肺像一把大傘,罩在五臟六腑上面,肺氣調和則氣機通暢,五臟才能正?;顒?。不能改
變“環境“(空氣差),就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少抽煙,多食滋陰潤肺的食物,“常笑
宣肺”,為“肺”補充正能量。
?
腎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精決定著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所以,護
腎一定要摒棄吃的過咸,不喝水,夜生活過于豐富等壞習慣。為“腎”補充正能量。
除了補充改善情緒的正念飲食,還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要找到身體疏通的“閥
門”。因為,無論身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在人體都會表現為某一部位能量通道阻滯,而
點穴按摩則是“一個和身體對話的全過程”。對話好了,經絡暢通,身心疾病也就消失了
。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授課對象:追求品質生活,追求良好心態的人群
授課方式:授課、課堂互動、案例、實操練習、現場養生問題解決方案
課程大綱
第一講:改善情緒的正念飲食
一、肝怕“堵”
1.青色食物入肝經,促進肝氣循環,代謝
2.睡補是養肝的最好途徑
3.適時疏泄情緒,不要讓肝經堵塞
4.疏肝解郁足浴方
二、心怕累
1.紅色食物入心經,促進血液循環,安神補血
2.子午覺養心
3.晚歸梳“五經”
4.養心安神茶
三、脾怕濕
1.黃色食物入脾經,健脾養胃
2.艾灸養后天
3.舌診觀脾
4.拍三窩,養生操
四、肺怕煙
1.白色食物入肺經,滋陰潤肺
2.手診查“肺”
3.素養肺
4.中藥材補益肺氣
五、腎怕干
1.黑色食物入腎經,滋補肝腎
2.補火元氣
3.藥酒適當
4.足好腎好
第二講:點穴疏泄,散開不好情緒
一、肝經穴位
太沖 章門
二、心經穴位
通里 少府
三、脾經穴位
三陰交 血海
四、肺經穴位
列缺 太淵
五、腎經穴位
太溪 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