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陽光心態(tài),重燃工作激情
主講老師:吳孟恩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15:34:27
課程詳情:
塑造陽光心態(tài),重燃工作激情
課程大綱:
導(dǎo)入:
測試一:看到平行線了嗎?
測試二:旋轉(zhuǎn),還是靜止?
測試三:鴨子還是兔子?
測試四:有沒有藍色愛心在旋轉(zhuǎn)?
測試五: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旋轉(zhuǎn)?
測試六:看到幾張臉?
測試七:看到了什么?
好吧,
讓我們靜坐五分鐘。
……
清空內(nèi)心的垃圾,
回過頭來,
再看……
世界將還原其本來面目!
我們的心,就像一只杯子。
當杯子中裝滿水,
便不能再裝下其它東西。
學(xué)習(xí),
首先要清空杯子,
即讓我們的心“歸零”。
你才會有收獲。
現(xiàn)在,
讓我們正式開始課程。
一切,
將從“心”開始……
佛家曰心,儒家曰性,道家曰神
三家之修行,皆以追求身心和諧為根基。
佛家的心
告 子:食色,性也。
孔 子: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 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
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子 思: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王應(yīng)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道家(醫(yī)家)的神
l人的元神由魂魄聚合而成,其魂有三,一為天魂(胎光),二為地魂(爽靈),三為命魂(幽精)。其魄有七,一魄天沖(非毒,主膽,頂輪),二魄靈慧(除穢,主肝,眉心輪),三魄為氣(臭肺,主肺,喉輪),四魄為力(尸狗,主心,心輪),五魄中樞(伏矢,主胃,臍輪),六魄為精(雀陰,主腎,生殖輪),七魄為英(吞賊,主腸,海底輪)。
l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悲傷肺,喜勝悲;恐傷腎,思勝恐。
陰陽五行,中國人的思維源泉
n 陰陽五行理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核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被普遍應(yīng)用于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中醫(yī)、建筑等各個領(lǐng)域。
n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尚書·洪范篇》
n 戰(zhàn)國時代齊國人鄒衍,是古代陰陽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曾經(jīng)輩受諸侯推崇,較之儒家亞圣孟子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
一、什么是陽光心態(tài)?
1、來源
陽光心態(tài),來自《易經(jīng)》的啟示
?太陰與太陽,陰陽之序,坎離之象,乾坤之變,男女之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jīng)·卦辭》
?陽光心態(tài),其實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寬容感恩、惠己利人的心智模式,是發(fā)自本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正能量”。
二、情緒管理的方法。
1、情自何處來?
p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p傳統(tǒng)中國人的性、情、欲
p性自天地生,神魂分五行。七魄統(tǒng)攝之,臟腑藏真靈。眼耳鼻舌意,外物頻感應(yīng)。欲性有恒處,便是人之情。
p人類主要的情包括:
正面:仁、義、禮、智、信
負面:怒、喜、思、悲、恐
2、西方情緒管理法門
ü自我安慰法——默想,還有比我更慘的呢。
ü合理宣泄法——到“砸吧”發(fā)泄,當然要給錢呦。
ü運動減壓法——去健身房,直到把自己累癱。
ü環(huán)境變換法——換一個環(huán)境,比如去旅游。
ü注意轉(zhuǎn)移法——想或做別的事情,收拾房子。
ü語言調(diào)節(jié)法——找人傾訴,朋友或陌生人都行。
ü心理暗示法——找心理醫(yī)生,催眠,好貴!
ü數(shù)顏色法——換某個地方,數(shù)各種顏色的東西。
3、道生(醫(yī)家)情緒調(diào)理方法
l 西醫(yī):精神調(diào)節(jié)類藥物,包括鎮(zhèn)靜劑和興奮劑兩大類。
l 中醫(yī):**食物、按摩、針灸、草藥等,調(diào)理臟腑功能,理氣安神。
1、顏色治療法(色彩五行生克原理)
2、臟腑補瀉法(利用中草藥疏通臟器經(jīng)絡(luò))
3、靜坐修養(yǎng)法(心齋、坐忘、導(dǎo)引、吐納,使心量于虛無)
4、風(fēng)水化解法(以《易經(jīng)》為基礎(chǔ)的風(fēng)水格局調(diào)整)
5、符箓禳祝法(畫符、念咒、請神、禱告)
4、佛家情緒管理法門
p**出家,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凈;
p**持戒,使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斷絕;
p**禪定,破除五毒(貪嗔癡慢凝),使煩惱不起,終明心見性,成就菩提道。
p神秀漸修與惠能頓悟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5、儒家情緒管理特征
? 能夠直面情緒,合理經(jīng)營情緒。
? 深入研究情緒,由情緒本質(zhì)入手進行管理。
? 在個體層面,以立志修身手段使用情緒。
? 在社會層面,以倫常禮樂秩序平衡情緒。
? 在自然層面,以天人合一思想和諧情緒。
三、有志者,事竟成
u立志人物(1)
立志人物(2)
大學(xué)之道,修齊治平
n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n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n 定、靜、安、慮、得之修證功夫。
n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
n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大學(xué)之道示意圖
古代修身故事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歐陽修《賣油翁》的故事
?其實,修身很簡單,就是靠機械地重復(fù)千萬遍,以此打磨意志,使諸情不生,一心不亂,是謂“無他,但手熟爾”。
倫常之妙,不言之教
?圣人以倫常,行不言之教,實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針對普通民眾大的教育智慧。
?五感動五情,五情傷五臟
五倫節(jié)五感,五常正五情
?由怒喜思悲恐,走向仁義禮智信
?定人倫,興禮樂,明心性,成道統(tǒng)
?家道久長,自成華夏風(fēng)氣
小結(jié)
孝悌為本重倫常
內(nèi)圣外王求發(fā)展
禮樂教化成道統(tǒng)
天人合一真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