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業務場景的組織經驗敏捷萃取工作坊
課程背景
傳統的組織經驗萃取及其課程開發與設計,是基于學院式的安排,既缺少對于工作流和業務場景的分析,也忽視課程前期需求調研和后期轉化的系統設計。
基于傳統課程的弊端,我們從敏捷賦能的理念出發,結合工作流和業務場景的分析,以成人學習規律為導向,重新設計了“組織經驗敏捷萃取”課程。
基于敏捷賦能理念的組織經驗萃取,與傳統課程有如下的優勢:
(1)強調敏捷賦能理念的全流程課程開發方式;
(2)課程開發以“業務專家+授課專家”工作坊形式,萃取團隊智慧;
(3)注重工作流和業務場景分析,依據得出的學習地圖合理授課;
(4)教學策略和方式設計多樣化,有效幫助學員內化知識和技能;
(5)強調知識轉換,掌握制定行動學習手冊,提高知識轉化率。
本課程有助于提升企業由“純授課導向”的傳統培訓,向以“解決管理問題導向”的現代咨詢式培訓轉變。
同時,工作坊結束后,依據課程原型圖,可高效整理出課程大綱和《講師PPT手冊》 。
課程收益
整個培訓收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知識、技能、個人和組織收獲。
(1)知識:
了解行敏捷賦能理念下的組織經驗萃取原理
掌握課程選題的流程與方法
熟悉課程需求調研,明確需求來源
運用課程內容分析和教學設計原理,開發課程
(2)技能
學會和運用課程調研的方法和工具
掌握學習地圖、課程心電圖等多種課程開發工具
制定行動學習手冊,提升知識和技能的內化效果
掌握課程包的開發,系統提升內訓師的課程設計能力
(3)個人和組織
協助企業培訓負責人,將行動學習導入企業
建立以“解決管理問題到導向”的培訓課程體系
以團隊共創的工作坊形式,萃取團隊智慧,分享工作經驗
強化企業知識管理,優化知識技能的傳播與分享
提升企業內訓師的組織經驗萃取、課程開發與設計能力
課程特色
采用體驗式學習,做到先行后知符合成年人學習心理,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體驗式學習,強調的是“體驗”和“先行后知”。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學員的思想、情緒和身體都被調動起來,去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要戰勝這些挑戰,就必須綜合應用體力、腦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主要表現在下面的模型中:
課程亮點:
1.體驗式培訓:行動學習 引導技術 案例研討 情境演練 視頻教學
2.訓后落地:訓后輔導學員制定行為改善計劃 (如需)
3.個性化課程設計:訓前電話調研 個性化定制
課程設置
課程時長:2天1晚(15小時)
課程對象:房地產集團總部、城市公司及項目公司的資深管理人員及業務專家
課程規模:為保證培訓效果,請務必將人數控制在30人以內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賦能型組織的敏捷學習
1.1 什么是賦能?
1.2 賦能與工業革命
1.2.1 企業組織發展的趨勢:賦能型組織
1.2.3 賦能型組織的核心特征
1.3.1 管理賦能--時代要求,也是人人的使命
案例:萬科依靠技術賦能――住宅產業化,領跑地產行業?
1.3.2 賦能管理――時代要求,也是人人的使命
1.3.3 賦能管理九宮格
1.4 什么是敏捷學習?
1.4.1 賦能型組織是體系化下的補強型敏捷學習
1.4.2 敏捷學習內涵:系統思考+碎片化學習
敏捷學習工具:學習地圖
學習地圖Ⅰ型――職業通道型
學習地圖Ⅱ型――產品周期型
學習地圖Ⅲ型――學習項目型
1.5 組織經驗萃取三大趨勢:場景化、模板化、敏捷化
1.5.1 經驗萃取的矩陣模型
1.5.2 經驗萃取的應用領域
第二部分 場景萃取
2.1 場景萃取兩步曲
澄清業務需求
提煉關鍵任務,萃取業務場景
2.2 場景萃取第一步:澄清業務需求
什么是業務需求?
澄清業務需求的多種方法
2.2.1 什么是房地產開發全流程?
2.2.2 什么是房地產的價值鏈?
2.2.3 “全流程-價值鏈”業務需求萃取矩陣
練一練:如何提煉業務需求
2.3 場景萃取第二步:找到關鍵任務,萃取業務場景
范例:關鍵任務及業務場景
2.3.1 業務場景的萃取標準:
剛需
高頻
挑戰性
練一練:如何提煉關鍵任務、萃取業務場景?
2.3.2 學習地圖――組織經驗(內化)賦能全景
練一練:如何梳理出組織經驗內化的學習地圖?
第三部分 萃取技術
3.1 兩大萃取術
動力對話,個人經驗萃取術
團隊共創,集體智慧萃取術
3.2 動力對話,個人經驗萃取術
3.2.1 什么是立體式聆聽?
情景訓練:如何做到立體式聆聽?
3.2.2 什么是多層次區分?
情景訓練:如何做到多層次聆聽?
3.2.3 什么是啟發式發問?
問題的啟發性與批判性
問題的開放性與封閉性
發問要避免的誤區
情景訓練:如何做到啟發式發問?
3.2.4 結構化訪談,個人經驗萃取的高級工具
訪談漏斗模型,如何有效開展個人經驗萃取?
3.3 團隊共創,集體智慧萃取術
經典工具:世界咖啡、頭腦風暴等
第四部分 內容提煉
4.1 做好的內容提煉
內容提煉的“冰山原理”
內容結構:What / Why / How
小組練習:分析你的學習內容
4.2 什么是內容建模?
情景演練:如何開展內容建模?
小組練習:完成你的內容建模
4.3 知識鏈接:什么是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公式=“行為動詞+賓語”
檢驗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
4.4 繪制學習地圖
第五部分 學習體驗的交互設計
5.1 成人學習的特點
模塊化
模塊化
經驗性
流程化
互動性
5.2 基于“用戶思維”做學習體驗交互設計
5.2.1 交互設計一:原理講解-講師-實例演示
5.2.2 交互設計二:實例演示-講師-原理講解
5.2.3 交互設計三:原理講解-學員-學員體驗
5.2.4 交互設計四:學員體驗-學員-原理講解
5.3 學習體驗心電圖,提高用戶體驗的終極武器
5.3.1 十大互動工具:
閱讀、講座、學員發言、大組互動、小組互動;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評測、學員練習、情景模擬。
5.3.2 現場演練:設計你的學習體驗及交互設計
第六部分 內化設計
6.1 經驗內化的兩種形式
現場內化,通過系統化的學習體驗的交互設計實現;
課后內化,通過“轉化、傳播、應用、重復”四大內化路徑實現。
6.2 內化路徑一:轉化
考試、案例分析、練習、實操
輔導、教練、導師、顧問
6.3 內化路徑二:傳播
分享會、研討會
授課、技能比賽
6.4 內化路徑三:應用
習慣化、標準化
模仿、創新
6.5 內化路徑四:重復
回顧、復盤
循環學習、混合式學習
6.6 輸出課程大綱
第七部分 成果應用
7.1 組織經驗的結構化五大應用
崗位操作流程與寶典
面授課程
崗位輔導手冊
案例庫匯編
工作輔導工具
7.2 課件包開發
講師PPT
講師手冊
學員手冊
物資準備表
行動學習手冊
7.3 微課包開發
圖文+語音
H5頁面
視頻(PPT錄屏)
情景劇(視頻)
動畫類交互視頻
第八部分 課程總結和回顧
8.1 課程回顧
8.2 課程總結
8.3 互動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