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20年經濟形勢分析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分析
王傳寶 教授
時長:0.5天-1天。可根據客戶要求調整課綱。
根據實際變化,在具體授課前,適當調整講課內容
可以現場講座,也可以做線上直播、錄播
培訓目標:
2020年,在疫情影響之下,國際和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國內經濟形勢將走向何方?應如何應對?
本課程研究疫情之下宏觀經濟趨勢分析,研判區域經濟與城市群發展,從唱好“雙城記”,到怎么辦、怎么干、干什么,分析如何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如何打造“兩中心兩高地”。培訓內容注重解疑答惑,主動應對疫情影響,轉“危”為“機”。希望通過本次培訓,能夠對企業家了解現狀,充分利用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機遇,突破困境和迎接未來帶來啟發,尤其要未雨綢繆,做好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下的預案。
課程大綱(一級標題版):
一、怎么看:2020年新冠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二、怎么看: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與熱點問題
三、怎么看:疫情影響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2020年下半年宏觀經濟預判
四、早預判:疫情后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與中國經濟未來發展
五、發現商機:區域經濟與城市群發展研判
六、唱好“雙城記”: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分析
七、怎么辦: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策略
八、怎么干: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舉措
九、干什么:成渝雙城經濟圈如何打造“兩中心兩高地”
十、夯實實力,充分利用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機遇:企業、企業家的應對
課程大綱(二級標題版):
一、怎么看:2020年新冠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1、2020年新冠疫情發展趨勢
2、新冠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短期影響
3、新冠疫情對國內各行業的影響
4、長期看,新冠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5、世界范圍的新冠疫情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
6、疫情后經濟三階段
二、怎么看: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與熱點問題
1、疫情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衰退
——當前全球處在罕見的經濟增長低迷期
——新的世界經濟衰退已經到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處于蕭條階段)
——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機是否已經到來
——會不會發生百年一遇的危機?
——巴菲特:我活了89歲,只見到……
2、全球經濟風向指標:信貸脈沖
3、美國恐慌指數飆升
——美股上演“過山車”行情
4、全球有代表性公司裁員加劇
5、油氣價格崩塌往往是需求和經濟崩塌的前奏
6、負利率為何攪動世界經濟局勢
——歐洲、日本、美國紛紛進入負利率時代
——中國貨幣政策未來如何行動?如何逆周期調節?
——我國是否會降息?特別是會否降低存款基準利率
7、弱勢美元是當前美國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8、特朗普沖擊
9、“灰犀牛”與全球大變局初顯
——變與不變:全球大變局初顯
10、新冠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深遠
11、最新發生的國際經濟熱點問題解讀
三、怎么看:疫情影響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2020年下半年宏觀經濟預判
(一)疫情影響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1、客觀判斷經濟發展趨勢
2、如何判斷經濟態勢
——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中的管理智慧
3、克強指數看經濟冷暖
4、PMI解讀
5、到底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從PPI、CPI看通脹/通縮隱憂
6、如何看待當前經濟中的四個矛盾?
7、當前宏觀經濟解讀:GDP、就業、消費、投資、外貿、基建、房地產、資本市場等
(二)2020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前景預判
1、充分考慮疫情對2020宏觀經濟的沖擊,影響是全方位的
2、預測不易:經濟形勢變化快,政策變化快,外部環境多變
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4、謹防金融風險:去杠桿-穩杠杠-加杠桿
5、2020年增長率、消費、投資、進出口、就業、赤字、債務等總體判斷
6、留得青山,贏得未來:2020《政府工作報告》相關精神、政策解讀
四、早預判:疫情后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與中國經濟未來發展
1、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框架:總需求與總供給
2、經濟增長的決定要素
3、需求三架馬車分析
(1)消費
——消費結構升級
——進一步刺激內需不易
(2)投資:民間投資告急
——投資效率越來越低
(3)出口:進出口增速回落
4、供給側分析
(1)人口問題:未富先老
(2)資源環境問題
(3)科技創新問題
5、中國會不會陷入“中等國家收入陷阱”
6、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來源
——城鎮化沒有完成
——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
——消費結構升級
7、近年中國出現的幾個重要拐點
8、中國經濟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9、中國經濟將現“四大分化”
10、實體經濟企業面臨的六大問題、五大危機
11、企業倒閉潮的四種推動力量
12、中國經濟新體系與新時代中國經濟新信號
13、對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基本判斷
五、發現商機:區域經濟與城市群發展研判
1、我國區域經濟分布
——我國經濟梯度發展
——我國經濟四大板塊
——我國各省人均收入與人均壽命
——從東西差距到南北差距
2、我國主要區域經濟特點
——環境資源稟賦、政策稟賦
——政府能力、營商環境
——土地、資金、人口、人才、技術、產業
3、我國主要區域經濟潛力與銀行機遇
——我國主要區域經濟潛力:中部、東部、東北、西北、西南、華南
——區域經濟潛力取決于人才和資金的流向
——全國首家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山東怎么了
——彎道超車: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
——未雨綢繆: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4、區域經濟一體化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長三角高質量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成渝雙城經濟圈
——15個中心城市:四個全球中心城市(北上廣深),11個國家中心城市
5、城鎮化與城市群:全面鋪開與多點開花
——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空間格局
——“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
——我國主要發展軸
——我國主要城市群
6、城市化加速與新城開發建設
——高鐵與高鐵新城
——產業新城打造:產城人融合
7、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19家國家新區
——18家自貿區
——“一帶一路”樞紐城市和支點城市
8、中美貿易戰對我國區域經濟的影響和應對
——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原因
——從特朗普自傳《做交易的藝術》看中美貿易戰的膠著
——中美貿易戰的進程
——中美貿易戰的現實和可能影響
——中美貿易戰的三種可能結果
——初期,沿海和外向型經濟省份受影響大
——最終影響到全國各個省份
——未雨綢繆,化解風險
——主動出擊,轉型升級
六、唱好“雙城記”: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分析
1、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終于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0年1月3日下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這是中央首次對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法
——這是中央首次對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法,并且提出了要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新要求。
2、成渝合作的概念演變
——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雙城經濟圈”
3、成渝雙城經濟圈是個什么“圈”?
——成渝雙城經濟圈,其實也包含兩個“圈”,一個是成都經濟圈,一個是重慶經濟圈。雙城經濟圈既是一個合作的關系,又是一個競爭的關系,應該做到兩個“圈”競合發展。
——經濟圈的考慮,就是照顧到了中心外圍的意思,照顧到了產業半徑,經濟半徑的便捷性,也照顧到了經濟的密度、經濟的復雜程度的這些關系。
3、“雙城經濟圈”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名字的變化意味著什么?體現的是國家對成渝地區的重視,以及對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的重視。
——建設雙城經濟圈,是落實區域發展新理念、新思維的具體舉措。
4、“兩中心兩地”:實現成渝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定位
——成渝地區有新的目標要求,就是要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
——從過去的“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意味著國家對成渝兩地的定位更高。同時,“兩中心兩地”也是實現成渝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定位。
5、“一子落全盤活”
——在中國西部有了一個外向型的經濟單元
——目前,中國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中部崛起和“東中一體”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南北分化加劇現象。
——處于中國經濟第一極的三大灣區均為沿海地區,因此成渝城市群成為第二極,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作為長江上游的城市群,它是深入中國腹地的一個經濟板塊,是內陸開放的典型代表,像脊梁一樣挺起了中國的經濟版圖,支撐著中國內地省份參與國際競爭,走到國際舞臺的最前沿。
——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在中國西部,實現兩個國家級中心城市珠聯璧合。
——“一子落而全盤活,可以說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戰略,抓住了西部區域發展的牛鼻子。
七、怎么辦: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策略
1、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封號”是國家政策為成渝合作賦能
——在國家戰略框架下,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2、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消除經濟圈內的行政壁壘
——可以以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為試點,共同向世界招商引資,共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助力雙城經濟圈產業出海。
3、雙城經濟圈在協同發展的同時,更要立足產業優勢,實現錯位發展
——成都有著良好的人文基礎,可以打造人才集聚基地;重慶有著黃金水道和大工業的優勢,可以在大型智能制造集群上下功夫,形成經濟圈的協同互補。
4、實現“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例如,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成渝地區地處長江上游,要圍繞生態優先,共建聯防聯控機制,推動跨界河流聯合巡查、協同管理等。
5、借“十四五”編制窗口期,做好成渝一體化發展規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
——成渝地區各地即將編制的“十四五”規劃是好的契機,可以將雙城經濟圈具體任務落實在規劃中。
——推動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結合謀劃實施“一圈兩群”區域發展戰略和“十四五”規劃,堅決落實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
——如今正處于各地“十四五”規劃即將編制的“窗口期”,川渝兩地、成都和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雙城經濟圈內其他兄弟城市這三個層級,可在中央頂層設計和有關部門指導下著手開展統籌協調工作,著手就具體事項一件件分別進行對接。
——成渝地區可以建立常態化的聯合辦公機構,作為專門的協調機構來對接重大項目和事項,同時即時檢查落實雙方相關規劃。
6、成都、重慶積極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
——2019年12月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0年四川將把發展實體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扎實推進“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2019年12月重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0年重慶要把產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步伐,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打造消費品工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扎實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推動“一圈兩群”協調發展,推進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
7、2029年12月中日韓三國首腦成都會,給了成都、成渝雙城經濟圈未來發展更多提示和更大的想象空間。
八、怎么干: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舉措
1、抓兩頭帶中間
——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為一頭,另一頭則是長三角,“沿著長江一頭一尾,連起來就是長江經濟帶的整個沿線,從成渝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再到江蘇、上海,這是中國經濟的半壁河山。
——發揮“兩頭”功能,通過長江經濟帶的關聯,將東部與西部貫通起來均衡發展,實現國家內部區域協調發展。
——再看成渝雙城經濟圈內部,依然能看到“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是重慶,一頭是背靠四川的成都,兩個城市協同發展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2、抓兩頭帶兩端
——“抓兩頭帶兩端”,就是以成都為中心點。四川省內,“猶如一條“T”型經濟帶,“T”的上半部分呈東西走向,拉通成德綿樂, “T”的下半部分則串起資陽、內江、宜賓、瀘州,再延伸至攀枝花等地,形成兩條經濟帶,有“兩頭”“兩端”。
——把視野拉到全國,乃至全球,抓兩頭帶兩端,實際上緊扣國家的若干重大戰略,比如“一帶一路”。
3、兩兄弟可以競爭發展、競合發展
——中央已經為成渝兩地畫好了“圈”,兩地需準確找到未來的工作半徑、思考半徑、服務半徑
——成渝以往的“相愛相殺”。一貫趕超比拼的成都和重慶,由于發展階段不同,以及兩地自身發展都還有空間,存在發展不足的現狀,所以成都和重慶的主體意識都很強,確實存在“相愛相殺”的情況。
——融入雙城經濟圈的國家戰略,關鍵在于要跳出行政區劃的誤區。
——成渝要實現競合發展,抱團發展。
九、干什么:成渝雙城經濟圈如何打造“兩中心兩高地”
1、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川渝將攜手打通多條高速斷頭路。讓川渝兩地間交通出行越來越便捷,3月26日,瀘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四川段開建。據了解,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今年四川省還將開工建設多個高速公路項目,其中包括南充至潼南四川段、內江至大足四川段以及開江至梁平四川段等,這意味著川渝兩地間多條高速公路瓶頸將被打通。
——此外,今年在建的合川至安岳高速公路重慶段、渝廣(廣安)高速支線重慶段有望建成通車。銅梁至安岳重慶段、江津至瀘州北線重慶段等高速公路也有望開建。重慶正在積極開展萬州至達州、大竹至墊江等省際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2、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3、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重慶四川聯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據重慶市科學技術局消息,近日,重慶將與四川省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