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什么是成本?
1、采購成本節約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采購成本比例不斷增長對利潤貢獻的杠桿原理
通過該部分學習,樹立起采購成本節約是企業利潤創造的重要手段的現代采購的理念。
2、目標成本和成本目標:
樹立起以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目標成本”觀點,繼而在生產實踐中通過有效管理而實現“成本目標”的節約。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能夠理解企業的采購成本的目標是由企業銷售產品的利潤目標決定的,企業如果沒有明確的銷售利潤目標,采購成本的節約將失去可衡量的尺度。
3、采購的兩個基本手段:
購買和租賃,詳細分析選擇購買還是租賃的異同,以及相應的成本準則。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能夠理解“買”并不是唯一的選擇。
4、供應商產品定價方法:
成本加成、需求和價值定價的依據。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能夠清楚理解供應商的供應價格并不完全是由其生產成本所決定的,如果不是有生產成本決定的供應價格,其管理和控制手段將完全不同,不是成本分析能夠解決的。
5、采購人員對供應商價格評價手段。
采購產品類別不同我們的價格評價方法不同。
具體分為:常規品、杠桿品、關鍵品和瓶頸的采購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能夠明白采購方對供應商的價格評價標準不同,我們最終選擇供應商的結果將完全不同。
第二部分 了解成本的類別
1、 財務成本術語以及含義: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半固定半變動成本分攤,本量利模型(CVP)詳述,保本點和保利點的計算。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能夠理解財務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中的不足之處。
2、非財務類的成本概念:
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工程成本和酌量成本;
可歸屬成本和不可歸屬成本等。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能夠了解成本核算的復雜性,在采購過程中我們要能夠仔細區分各類成本在產品價格中所占的比例,并結合下面的核算體系對他們進行合理分配。
3、產品成本的核算體系:
傳統的本量利核算體系和作業成本核算體系。
采購流程涉及到的相關成本:設計、磨具、原材料(物資定額)、加工(工時定額)、存儲、包裝、運輸、保險、稅收等成本。
通過該部分內容的學習,掌握作業成本核算的思想和方法,了解采購產品價格中所含有的所有成本科目,在采購管理中可以找到節約的辦法,同時也為未來的采購談判找到可以議價的砝碼。
4、戰略性管理成本以及節約途徑
交易成本、機會成本和風險成本
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該成本包括獲取成本和所有權總成本
轉換成本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掌握對企業產生長遠影響的戰略性成本,以及規避這些成本的方法。
第三部分 供應商成本的判定方法
1、供應商成本的直接核算法
根據前面所介紹的各類成本概念,對供應商的產品進行直接判定:
原材料供應市場的調查與分析:獲取信息/數據的手段和方法。
根據產品結構進行成本分解:BOM清單、物資消耗定額核算。
標準加工工時的核算技巧。
學習曲線成本分析。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掌握如何獲得有價值的成本分析數據,比掌握數據分析的基本模型。
2、供應商成本的比較核算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獲得準確的數據,此時需要就多加供應商的報價進行比較分析核算法
對供應商報價要求方面的注意事項
對供應商報價的比較分析根據
根據報價結果選擇供應商進行價格調整
通過這部分學習,掌握在不了解產品結構的情況下如何將供應價格降至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
3、批量折扣情況下的供應商報價分析核算法
如果沒有很多供應商進行報價,我們如何根據供應商有批量折扣的情況下,對供應商報價進行分析,猜測出供應商最低價格。
第四部分 降低采購成本有效途徑
在對成本分析的基礎上,企業最終要找到一個降低采購成本的有效方法,該方法不僅僅局限于降低供應商價格,更重要的是要降低企業的銷售總成本。
本部分內容將按照采購流程的各個部分分別加以闡述:
1、明確需求過程中的成本降低:
產品設計中的成本規避、產品內部標準化的價值、價值分析和價值工程(VA/VE)方法的應用。
2、市場分析中的風險規避和機會成本
供應定位模型的行程及其重要性
3、按照菜品類別制定相應的采購策略成本節約
采購產品四大類別的采購策略制定
4、供應商報價評估方法對成本的影響
不同采購類別情況下的尋報價方法對成本的影響
獲取與選擇報價的三個方面的分析
獲取與選擇報價的三大類方法
報價評價的三類指標
5、供應商關系對成本的影響
供應商管理管理中的三大類六種合同的應用
6、合同執行過程中的風險與成本控制方法
項目類合同以及運行類合同管理
7、物流以及庫存管理成本
物流總成本的構成
庫存成本以及降低庫存成本的創新思想
第三方物流的價值